星座百科

首页 > 黄历 > 二十四节气 > 正文

清明三候

2025-09-27 16:45:44

清明时节三候:春深万物生,气清景明时

“清明”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,也是春季的重要转折点。每年公历4月4日至6日之间,太阳到达黄经15°时即为清明。古人将清明分为三候,每候五天,共计十五天,用以细致观察自然界在这一阶段的变化。这三候分别是“桐始华”、“田鼠化为鴽”和“虹始见”,它们不仅描绘了春深时节的自然景象,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哲理与农事智慧。

一候:桐始华 —— 春意浓,万物生

“桐始华”是清明节气第一候的物候现象,意为梧桐树开始开花。梧桐树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,被誉为“凤凰之木”,古人认为它是高贵与吉祥的象征。清明时节,气温稳步回升,阳光充沛,梧桐树抽出嫩芽,开出淡紫色或白色的花朵,标志着春天的真正到来。

桐花虽不如桃花、杏花那般艳丽,但其淡雅清香却沁人心脾。在古代诗词中,桐花常被用来寄托思念与感怀,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《桐花》中写道:“山月随人归,桐花满路香。”桐花的开放,不仅意味着自然界的复苏,也象征着人们心灵的苏醒。清明时节正是扫墓祭祖的时期,人们在缅怀先人的同时,也感受到生命的延续与自然的循环。

二候:田鼠化为鴽 —— 阳气盛,阴气藏

“田鼠化为鴽”是清明节气第二候的物候现象,意为田鼠躲藏起来,鹌鹑类的小鸟开始活跃。这里的“化”并非指生物形态的转变,而是古人对自然界阴阳变化的一种诗意表达。随着气温进一步升高,田鼠等阴寒之物减少活动,而喜阳的鸟类如鹌鹑则频繁出现,象征着阳气上升、阴气消退。

这一候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生态的细致观察。田鼠是地下活动的动物,喜欢阴湿环境,而鹌鹑则栖息于田野草丛,喜欢温暖干燥的气候。清明时节,雨水增多,土壤湿润,但同时阳光充足,气候温和,正是万物生长的最佳时期。古人通过“田鼠化为鴽”这一现象,认识到自然界阴阳交替的规律,也从中领悟到顺应天时、调和阴阳的生活智慧。

三候:虹始见 —— 雨水润,天地和

“虹始见”是清明节气第三候的物候现象,意为天空开始出现彩虹。清明时节,雨水频繁,空气湿度大,阳光透过水汽时容易形成彩虹。古人认为彩虹的出现是阴阳交合、天地和谐的象征,预示着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。

彩虹在古代被视为祥瑞之兆,《诗经》中就有“虹霓在其东”的记载,古人相信彩虹的出现意味着神灵的庇佑。清明时节的彩虹,不仅美丽壮观,更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。此时,春耕春种进入关键阶段,农民们趁着雨水充沛、土地湿润,抓紧播种作物,为丰收打下基础。

生肖运程

  • 今日
  • 明日
  • 本周
  • 本月
  • 2025年

今日运势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