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二宫位的三分法:角宫、续宫、果宫
在占星学中,宫位的三分法是一种基础而重要的分类方式,类似于星座的三分法。它将十二宫位划分为角宫、续宫与果宫三大类别。角宫也被称为始宫。通常认为,在个人命盘中,行星落入不同宫位所产生的影响力依次为:角宫最强,续宫次之,果宫最弱。
角宫(始宫)
角宫包括第一宫、第四宫、第七宫和第十宫。这四个宫位分别对应个体在面对自我、家庭环境、他人关系以及社会角色时的基本态度与认知。正如其名,角宫构成了个人意识与生命发展的根基。因此,落入这些宫位的行星往往具有决定性作用,能够深刻影响命盘主体的性格基调与人生走向。在角宫之中,各宫位的影响力也存在差异,一般认为第一宫最强,依次为第四宫、第七宫和第十宫。
续宫
续宫涵盖第二宫、第五宫、第八宫和第十一宫。这些宫位代表在角宫所建立的“基础”之上发展出的具体人格内容与现实表现。它们更多体现为个体与外界互动时所展现的人格面向。尽管续宫中的行星不如角宫那样深入根本,却常常是盘主与外界接触最为频繁和明显的领域。具体来说,第二宫涉及自我价值的确认,第五宫代表自我向外的表达,第八宫关乎他人价值观的吸收,第十一宫则涉及将他人观念内化为自我的一部分。在续宫中,各宫位的影响力排序为第二宫最强,之后依次是第五宫、第八宫和第十一宫。
果宫
果宫包括第三宫、第六宫、第九宫和第十二宫。这四个宫位与人生中那些需要不断适应和即时回应的领域相关,例如日常沟通、健康状态、信念追求以及潜意识活动。落入果宫的行星,其象征的需求往往通过对外界环境的调适来获得满足。这些宫位提醒盘主必须灵活应对生活中不期而至的挑战与变化,例如信息处理、身体疲劳、理想追寻或精神层面的消耗。在果宫之中,各宫位的影响力以第三宫为首,依次为第六宫、第九宫和第十二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