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座百科

首页 > 黄历 > 二十四节气 > 正文

立冬的习俗

2025-11-03 23:45:15

窗外的风开始带上刀刃般的锋利,行道树的叶子,昨日还黄得灿烂,今日便簌簌地、成阵成阵地往下掉,在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。日历悄无声息地翻过一页,两个沉静的字眼映入眼帘:立冬。这不仅仅是一个节气的更迭,更是一份来自天地深处的宣告:冬,来了。它来得如此庄重,又如此自然,仿佛一位远行的旧友,如期叩响了家门。围绕着这个重要的节气,代代相传的习俗,便如同冬日里的一杯暖茶,氤氲着人情的温度与生活的智慧。

迎冬与补冬

在古代,立冬是个大日子。天子要率领三公九卿,出北门,举行庄严的迎冬仪式。那是对寒气的敬畏,也是对自然律动的臣服与顺应。仪式虽已远去,但那份“顺应天时”的精神内核,却沉淀在民间,化作了更为质朴的习俗——“补冬”。

民间素有“立冬补冬,补嘴空”的谚语。经历了春生、夏长、秋收的忙碌,身体的气血也仿佛被消耗了许多,需要在冬日这个收藏的季节里,好好补充与蓄积。于是,立冬这一天,家家户户的厨房都成了温暖的圣地。在北方,饺子是绝对的主角。那薄薄的面皮,包裹着各式各样的馅料,形似耳朵,老人们会笑着说:“立冬不端饺子碗,冻掉耳朵没人管。”这戏谑的话语里,满是对家人的关切。一家人围坐在一起,和面、调馅、擀皮、包捏,热气从厨房弥漫到饭厅,窗外再是寒风凛冽,屋里也是暖意融融。

而在南方,尤其是在岭南和江浙一带,人们则钟情于一顿丰盛的羊肉炉、姜母鸭或是麻油鸡。加入当归、黄芪、枸杞等数味药材,细细炖上几个时辰,直炖得肉质酥烂,汤味醇厚。一碗下肚,从舌尖暖到胃里,再扩散到四肢百骸,仿佛为身体筑起了一道抵御寒冷的屏障。这“补”,补的不仅是身体所需的能量,更是一份心安,一份对即将到来的严冬的从容应对。

冬酿与腌渍

如果说“补冬”是立冬的序曲,那么“冬酿”与“腌渍”便是随之而来的、更为悠长的乐章。冬天是收藏的季节,不仅收藏粮食,也要收藏味道。

在江南水乡,立冬是开始酿造黄酒的最佳时节。湖水清冽,气候稳定,低温有利于微生物的缓慢发酵,能酿出口感醇厚、香气优雅的佳酿。从这一天起,酒香便开始在巷陌间暗暗浮动,要经历一整个冬天的沉淀与等待,直到来年春天,才能开启那坛沉淀了时光的甘醇。这“冬酿”,酿的不仅是酒,更是一种对未来的期许和耐心的守候。

与此同时,家家户户的屋檐下、窗台边,也开始挂起了一串串、一坛坛的物事。雪里蕻、大白菜、萝卜条……经过盐的渗透和时间的催化,它们将褪去鲜嫩时的青涩,转化出另一种咸鲜爽脆的风味。在物质不丰裕的年代,这是为了在缺乏绿色蔬菜的冬季储备下饭的菜肴;到了今天,这更成了一种难以割舍的、带有故乡印记的味道。那坛腌菜,仿佛是整个冬天的味觉记忆,是无论走到哪里,都会在舌尖上苏醒的乡愁。

心灵的慰藉与情感的归拢

立冬的习俗,远不止于口腹之欲。它更关乎心灵的慰藉与情感的归拢。

在古代,立冬过后,农事渐歇,进入了“猫冬”的时节。人们有了更多闲暇待在家里,与家人相处。于是,一些与“静”相关的活动便自然而然地生发出来。围炉夜话,是最寻常也最温馨的场景。一家人守着一个小火炉,炉上或许炖着一壶茶,或许烤着几颗花生、红薯。火光映红了脸庞,大人们聊着家常,孩子们听着故事,屋外的风雪声仿佛成了遥远的背景音。这份由寒冷反衬出的温暖,格外地踏实和珍贵。

此外,在文人雅士看来,立冬也别有一番意趣。大雪封门,正是读书的好时节。手执一卷,伴着窗外的飘雪,神游于字里行间,是独处的清欢。抑或,静听雪落下的声音,那簌簌的、细微的声响,能让人心境澄明。此时若能有幸觅得早开的梅花,便更是无上的雅事。“寒夜客来茶当酒,竹炉汤沸火初红”,这样的夜晚,友情在茶香与炉火中,得到了最温暖的安放。这些习俗,无一不在提醒着人们,向内收敛,回归家庭,关照内心,在寂静中积蓄生命的力量。

风依旧在吹,夜来得更早了。但我知道,在这个立冬的夜晚,无数人家的窗户里都透出温暖的灯光,空气中飘荡着食物的香气。那些古老的习俗,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,将我们与过去、与自然、与彼此紧密地连接在一起。它们告诉我们,无论外界如何寒冷,只要心中有暖意,有传承,有相聚,这个冬天,便不再漫长。

为您推荐

立冬也吃饺子吗

温州立冬吃什么

贵州立冬吃什么

立冬祝语

立冬了吃什么

立冬吃啥好

立冬的习俗

天津立冬吃什么

闽南立冬吃什么

江西立冬吃什么

立冬为啥吃饺子

潮汕立冬吃什么

立冬广东吃什么

立冬是冬至吗

立冬北方吃什么

南京立冬吃什么

立冬吃狗肉

立冬朋友圈说说

立冬和冬至哪个吃饺子

山东立冬吃什么

加载更多...

生肖运程

  • 今日
  • 明日
  • 本周
  • 本月
  • 2025年

今日运势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