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座百科

首页 > 黄历 > 二十四节气 > 正文

南通立冬吃什么

2025-11-05 17:22:42

北风初起,江海交汇处的南通城便笼上了一层清冽的寒意。长江的湿气与黄海的咸风在此交融,催生出一种独特的冬日体感,是那种沁入骨髓的、带着水汽的冷。立冬,作为冬季的第一个节气,在南通人眼中,不仅是时序更迭的标志,更是一场关乎温暖与慰藉的味觉仪式。这里的饮食,深深植根于江海平原的丰饶物产,每一道菜肴、每一种习俗,都承载着抵御严寒、滋养身心的古老智慧,也映照着这座城市与江海相伴相生的独特气质。

江海之鲜暖初冬

立冬时节,南通人的餐桌上,总少不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。这并非北方那种浓烈豪迈的羊汤,而是带着江南水乡的细腻与温和。本地的山羊肉质紧实,膻味较轻,通常与萝卜同炖。萝卜的清甜能有效中和羊肉的些许燥气,使得汤色清亮,肉质酥烂。一碗下肚,暖流自胃腹向四肢百骸扩散,那江海之风带来的湿冷,仿佛瞬间便被驱散了大半。这便是南通人对抗冬日最直接、也最有效的方式。

与此同时,江海的馈赠也如期而至。此时的带鱼,为了越冬,体内积蓄了丰富的脂肪,变得格外肥美。南通人家常的烹饪手法多是红烧或干煎。红烧带鱼,酱汁浓郁,咸鲜入味,是极好的下饭菜;干煎带鱼,则追求外皮香脆、鱼肉雪白细腻的本味,只需蘸取少许细盐,便能品出那极致的鲜甜。除了带鱼,文蛤也是立冬时节不可多得的美味。一碗文蛤豆腐汤,汤色乳白,文蛤肉质鲜嫩,豆腐滑爽,其鲜美程度足以让人忘却所有调味料,正所谓“至味只是淡”。这一陆一水,一浓一淡,构成了南通立冬餐桌上的基础底色,既是口腹的享受,也是顺应天时的养生之道。

家制风味贮寒冬

立冬,在民间素有“冬藏”之意。过去,为了应对漫长冬季蔬菜的匮乏,南通人家家户户都会在此时节制作一些易于储存的腌菜与风味食品,这既是一种物质储备,也成为一种情感上的寄托。

腌雪里蕻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味。将新鲜的雪里蕻洗净、晾晒,用粗盐细细揉搓,再层层码入缸中,压上重重的石头。随着时间的沉淀,蔬菜本身的辛辣逐渐转化为一种独特的咸香。待到开缸时,取出一把,切碎后与毛豆、肉末同炒,便是冬日里最开胃的佐粥小菜。若是用来烧黄鱼,更是能激发出鱼肉深层次的鲜美,成就一道经典的家常盛宴。

此外,灌制香肠、晾晒咸肉也是立冬前后许多南通家庭的重要活动。选肥瘦相间的猪肉,用酱油、白糖、白酒及各种香料腌制后灌入肠衣,再悬挂在通风处,任凭北风与阳光共同作用,将鲜肉的风味浓缩、转化。当屋檐下挂满一串串红白相间的香肠和晶莹透亮的咸肉时,年的味道似乎也提前弥漫开来,那是一种看得见、闻得到的踏实与富足。

糯米点心慰身心

在寒意渐深的时节,甜糯的食物总能给人带来最直接的慰藉。南通人立冬的餐桌上,总少不了一碗热乎乎的桂花酒酿圆子。用本地优质的糯米制成的小圆子,软糯Q弹,与清甜的酒酿同煮,出锅前撒上一小撮干桂花。那桂花的馥郁、酒酿的微醺、圆子的糯滑,交织在唇齿之间,不仅温暖了肠胃,更仿佛驱散了心中的所有阴霾。

另一种与糯米相关的美食是荠菜团子或萝卜丝团子。虽然团子更多出现在清明等时节,但在一些南通家庭,立冬时也会制作,寓意团圆和圆满。用磨好的糯米粉包上冬日里最新鲜的荠菜或萝卜丝馅料,上笼蒸熟。刚出笼的团子,外皮晶莹粘糯,内馅咸鲜可口,带着蔬菜的清香,是主食与点心的完美结合,饱腹之余,满口生香。

节气茶饮养天年

南通人深谙顺时养生的道理。立冬进补,并非一味吃大鱼大肉,温和的茶饮调理同样重要。在寒意袭来的午后,泡上一杯陈皮生姜茶,是许多老人的习惯。陈皮理气健脾,生姜驱寒暖身,两者结合,茶汤辛香微甘,一杯在手,暖意顿生,对于预防冬季感冒颇有裨益。

而对于一些讲究的人家,立冬时节或许还会炖上一盅冰糖银耳羹。银耳胶质丰富,润肺滋阴,正适合应对冬季的干燥。加入几颗红枣、几粒枸杞,以冰糖调味,慢火炖至粘稠滑糯。这碗晶莹剔透的羹汤,与其说是药膳,不如说是一道精致的甜品,在滋补的同时,也抚慰了冬日里略显寂寥的心情。

这些看似寻常的饮食,无一不是南通这片土地物产与人民智慧的结晶。它们伴随着一代代南通人,年复一年地度过立冬,迎来整个冬季。那碗羊肉汤的暖意,那碟腌雪里蕻的咸香,那口酒酿圆子的甜糯,早已超越了食物本身,化为一种关于家乡、关于季节的温暖记忆,在每一个北风起的日子里,给予人们最坚实的力量。

生肖运程

  • 今日
  • 明日
  • 本周
  • 本月
  • 2025年

今日运势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