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座百科

首页 > 黄历 > 中国节日 > 正文

什么是重阳节

2025-10-24 19:41:13

秋意渐浓,菊花开遍山野,农历九月初九悄然而至。这个日子,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据着独特的位置——它是重阳节,一个承载着千年传统与现代温情的节日。九在《易经》中为阳数,两九相重,故曰重阳,也暗合长久长寿的美好寓意。

重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。那时,人们已有在秋九月祭祀火神、庆贺丰收的习俗。汉代《西京杂记》记载,汉高祖刘邦的宠妃戚夫人遭吕后迫害,其侍女贾佩兰被逐出宫后,向旁人讲述宫中每年九月初九佩茱萸、食蓬饵、饮菊花酒以求长寿的习俗。这个记载让重阳习俗首次有了相对明确的文字记载。而重阳真正成为固定节日,则是在唐代。当时朝廷正式将重阳定为节日,百官休假,君臣同乐。从此,登高、赏菊、插茱萸、饮菊花酒这些活动,便与重阳节紧密相连,历经宋元明清,一直传承至今。

登高望远是重阳最具代表性的习俗。金秋九月,天高云淡,正是登高的好时节。这个习俗据说源于东汉时期的桓景。传说当时汝河有个瘟魔,每年都要出来害人。桓景在仙人的指点下,在九月初九这天让乡亲们登上高山,佩戴茱萸,饮用菊花酒,最终避开了灾祸。从此,登高避灾的习俗便流传开来。如今,人们登高不仅是为了延续传统,更是为了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里舒展身心,极目远眺,将满山秋色尽收眼底。站在高处,迎着凉爽的秋风,所有的烦恼似乎都随风而逝。

茱萸和菊花是重阳节的标志性植物。茱萸被称为辟邪翁,菊花则被称为延寿客。古人认为茱萸气味辛辣,可以驱虫祛湿,抵御初冬的寒气。于是,重阳节这天,人们或将茱萸佩戴在手臂上,或将茱萸囊挂在胸前,还有人将茱萸插在头上。这些习俗都寄托着人们驱邪避灾的美好愿望。而菊花在九九重阳时节开得正盛,赏菊便成了重阳节的重要活动。从帝王将相到文人墨客,再到普通百姓,都会在这天赏菊、饮菊花酒。菊花酒由菊花与糯米、酒曲酿制而成,古人也称长寿酒,认为其有明目、养肝、延缓衰老的功效。

随着时代变迁,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内涵。1989年,中国政府将重阳节定为老人节,取九九重阳的长久长寿之意。这一转变,让这个传统节日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。如今的重阳节,不仅是传承传统文化的载体,更成为弘扬敬老美德的重要契机。在这一天,各地都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敬老活动。年轻人会回家看望长辈,陪他们聊天,带他们出游;社区会组织老年人登高赏菊,开展文艺活动;学校会教育孩子们尊敬老人,孝敬长辈。这些活动让传统节日与现代生活完美融合,使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得到进一步弘扬。

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,重阳节提醒着我们放慢脚步,去感受季节的变化,去关心身边的老人。当年轻人陪着父母登高望远,当孩子们为爷爷奶奶奉上一杯菊花茶,传统文化的种子便在潜移默化中生根发芽。这些温暖的场景,正是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延续与创新的生动体现。重阳节就像一座桥梁,连接着过去与现在,也连接着不同世代的人们。

重阳节的食俗也颇具特色。除了饮菊花酒,各地还有不同的应节食品。在北方,人们习惯在重阳节吃重阳糕。糕与高同音,寓意步步高升。早期的重阳糕十分讲究,上面会嵌着蜜饯、枣子、杏仁等食材,有的还会插上彩色小旗。在南方,有的地方会吃螃蟹,因为这个时节的螃蟹最为肥美。而在某些地区,还有吃羊肉面的习俗,因为羊与阳同音,符合重阳之意。这些食俗不仅满足了味蕾,更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
重阳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历代文人墨客在重阳节感怀抒情,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佳作。王维的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可谓重阳诗词的代表: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。这首诗道尽了游子的思乡之情,成为千古绝唱。李清照的《醉花阴》中也写道:佳节又重阳,玉枕纱厨,半夜凉初透。东篱把酒黄昏后,有暗香盈袖。这些诗词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,也为后人了解古代重阳习俗提供了生动的素材。

如今,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在现代社会以新的形式延续。城市里的高楼大厦取代了青山,但人们依然可以登上城市的高处,俯瞰万家灯火;茱萸可能不再常见,但菊花依然是这个季节最受欢迎的花卉;敬老爱老的内涵则通过更多元的方式得以体现——一个电话问候,一次回家探望,一份精心准备的礼物,都是重阳精神的现代表达。

为您推荐

重阳节登高

重阳节有哪些习俗

重阳节是什么节

重阳节是农历几月几日

重阳节诗句

什么是重阳节

重阳节的来历

重阳节的由来

重阳节放假吗

重阳节吃什么

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

重阳节的诗句

重阳节是什么节日

重阳节的古诗

重阳节的意义

重阳节是鬼节吗

重阳节诗歌

重阳节习俗

重阳节是哪一天

重阳节是几月几日

加载更多...

生肖运程

  • 今日
  • 明日
  • 本周
  • 本月
  • 2025年

今日运势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