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座百科

首页 > 黄历 > 中国节日 > 正文

重阳节诗句

2025-10-24 20:09:30

秋意渐浓,金菊吐蕊,又是一年重阳时。这个承载着敬老崇孝、登高思亲传统的节日,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诗词中,留下了无数璀璨的篇章。这些诗句,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瑰宝,更是我们探寻古人精神世界与情感寄托的一扇明窗。

登高望远寄情思

重阳登高,是沿袭已久的习俗。诗人们借此契机,将目光投向远方,也将心绪引向苍穹。

王维的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无疑是重阳诗中的绝唱。“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”开篇即以朴实的语言,道出了千古游子共同的心声。那种身处异乡的孤独感,在节日的烘托下显得格外浓重。而“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”的想象,则巧妙地从对面着笔,通过家乡兄弟登高时发现缺少自己的细节,更深一层地反衬出思念之切。这首诗之所以动人,正因其情感的真挚与普遍,触动了每一个离乡之人的心弦。

杜甫的《九日蓝田崔氏庄》则展现了诗圣在重阳日的复杂心境。“老去悲秋强自宽,兴来今日尽君欢。”年华老去,秋景萧瑟,诗人却强打精神,勉力自宽,与友人共度佳节。诗中“羞将短发还吹帽,笑倩旁人为正冠”的典故化用,既幽默又带着几分年华逝去的无奈。而“明年此会知谁健?醉把茱萸仔细看”的结句,则在看似达观的醉态中,流露出对人生无常、生命脆弱的深沉感慨,那份对未来的不确定与对当下的珍惜,令人动容。

赏菊饮酒悟人生

菊花,作为重阳节的标志性花卉,以其凌霜傲放的品格,成为诗人吟咏的对象。而与赏菊相伴的,往往是一壶浊酒。

陶渊明作为爱菊的典范,其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的意境,虽非专为重阳而作,却为后世的重阳诗注入了隐逸高洁的精神内核。他的菊花,是远离尘嚣、恬淡自适的象征。白居易的《重阳席上赋白菊》中写道:“满园花菊郁金黄,中有孤丛色似霜。还似今朝歌酒席,白头翁入少年场。”诗人以霜雪般的白菊自比,虽处少年之间而气度不凡,菊花的孤高与诗人的豁达相得益彰。

饮酒,在重阳诗中常是排遣愁绪或助兴抒怀的媒介。李清照的《醉花阴·薄雾浓云愁永昼》是重阳词中的佳作。“东篱把酒黄昏后,有暗香盈袖。”在黄昏的菊圃旁把酒独酌,幽香满袖,本应是闲情雅趣,却因“莫道不销魂,帘卷西风,人比黄花瘦”的慨叹,使整个画面笼罩在无尽的相思与清愁之中。这里的黄花(菊花),不仅是时令的点缀,更成为词人因思念而消瘦的传神写照。

感时伤怀抒胸臆

重阳节处于秋冬交替之际,草木摇落,万物萧瑟,自然容易引发诗人们对时光流逝、人生易老的感叹。

杜牧的《九日齐山登高》便充满了这种豁达中见沉郁的复杂情愫。“尘世难逢开口笑,菊花须插满头归。”诗人主张在重阳佳节抛开烦恼,纵情欢乐。“但将酩酊酬佳节,不用登临恨落晖。”表面是说要以一醉来酬谢佳节,不必在登高时对着夕阳心生怅惘。然而,“古往今来只如此,牛山何必独沾衣?”借齐景公登牛山悲泣的典故,道出生命短暂是古往今来的共同规律,似乎是在自我开解,但字里行间依然萦绕着一种难以完全排遣的苍凉。

毛泽东的《采桑子·重阳》则一扫古人诗词中的悲秋格调,赋予重阳全新的气象与境界。“人生易老天难老,岁岁重阳。今又重阳,战地黄花分外香。”在革命家眼中,宇宙无穷与人生有限的对比,激发的不是哀伤,而是紧迫感与奋斗精神。那经历战火洗礼的菊花,反而显得更加芬芳。“一年一度秋风劲,不似春光。胜似春光,寥廓江天万里霜。”这里的秋风劲爽、江天寥廓,展现的是壮阔、豪迈的胸襟,是对自然与人生的积极咏叹。

这些流传千年的重阳诗句,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,让我们看到古人在这个特定节日里的欢笑与泪水,思索与感慨。它们穿越时空,至今依然散发着动人的艺术魅力,丰富着我们的文化记忆与情感体验。

为您推荐

重阳节登高

重阳节有哪些习俗

重阳节是什么节

重阳节是农历几月几日

重阳节诗句

什么是重阳节

重阳节的来历

重阳节的由来

重阳节放假吗

重阳节吃什么

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

重阳节的诗句

重阳节是什么节日

重阳节的古诗

重阳节的意义

重阳节是鬼节吗

重阳节诗歌

重阳节习俗

重阳节是哪一天

重阳节是几月几日

加载更多...

生肖运程

  • 今日
  • 明日
  • 本周
  • 本月
  • 2025年

今日运势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