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座百科

首页 > 黄历 > 中国节日 > 正文

重阳节来历

2025-10-25 11:18:49

秋意渐浓,菊黄蟹肥,当九月初九来临之际,中国人总会自然而然地想起一个温暖而又充满敬意的节日——重阳节。这个节日,仿佛是从时光深处走来,带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馨香,在每年此时提醒我们登高望远、敬老思亲。那么,这个延续千年的节日,究竟从何而来?它的背后,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与智慧?

重阳节的起源,与中国古老的数字崇拜和自然崇拜密切相关。在中国传统观念中,数字有着独特的哲学内涵。“九”在《易经》中被定为阳数,而九月初九,月日逢九,两九相重,故曰“重阳”,也叫“重九”。古人认为这是一个阳气极盛的日子,但物极必反,盛极必衰,这也预示着潜在的危机与转折。因此,重阳节最初的雏形,便与驱邪避灾的原始信仰紧密相连。

关于重阳节更为具体的起源,历史上流传着多种说法,其中东汉时期的传说最为人熟知。相传在东汉时期,汝河一带瘟魔为患,疫病流行,百姓苦不堪言。有个名叫恒景的青年,为了解救乡亲,不畏艰险,拜师学艺。仙师费长房被他的诚心感动,收他为徒,授予他降妖青龙剑,并告知九月初九瘟魔将再次出现,让他回乡为民除害。临行前,仙师还赠予恒景一包茱萸叶,一盏菊花酒,并密授避邪之法。

九月初九当天,恒景依照师命,带领乡亲们登上附近的高山,每人分得一片茱萸叶,喝了一口菊花酒。当瘟魔冲出汝河,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,便戛然止步,脸色突变。恒景趁此机会,手持青龙剑与瘟魔搏斗,最终将其斩杀。自此,九月初九登高避疫、佩插茱萸、饮用菊酒的习俗便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。这个传说虽然充满了神话色彩,但它生动地反映了先民们面对疾病与自然灾害时,积极寻求应对之法的勇气和智慧,也赋予了重阳节驱邪避祸、祈求安康的深刻寓意。

除了动人的传说,重阳节的定型与盛行,也与历史的发展息息相关。早在战国时期,屈原的《远游》中就已出现“集重阳入帝宫兮”的诗句,但这里的“重阳”可能还指代天宇或节气,并非特定节日。到了汉代,《西京杂记》中记载了汉高祖刘邦的宠妃戚夫人被害后,其侍女贾佩兰被逐出宫,她谈到宫中每年九月初九有佩茱萸、食蓬饵、饮菊花酒以求长寿的习俗。这表明重阳节在汉代宫廷中已初具形态。

至唐代,重阳节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,各种习俗活动变得丰富多彩,登高赏菊尤为盛行。唐朝帝王们在这一天不仅登高宴饮,还慷慨地赐予群臣茱萸和菊花酒。无数文人墨客在重阳日留下不朽诗篇,如王维那首脍炙人口的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:“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。”这首诗不仅道尽了游子的思乡之情,也印证了当时插茱萸、登高等重阳习俗的普遍性。宋代沿袭唐风,重阳节的热闹程度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。

从原始的避灾祈福,到后来的娱乐欢庆,再到如今被赋予了尊老敬老的现代内涵,重阳节的习俗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与丰富。登高,本是躲避灾祸的行为,后来逐渐演变为一项陶冶情操、锻炼体魄的秋游活动。秋高气爽,与亲友一同攀登高处,极目远眺,既能感受自然的壮美,也寄托了生活事业“步步高升”的美好愿望。

佩插茱萸,在古人看来,茱萸是一种“辟邪翁”,其浓烈香气可以驱风逐邪,抵御初寒。而饮用菊花酒,则因为菊花被视作“延寿客”,是长寿的象征。在寒露初凝的秋日,品尝一杯用菊花酿制的醇酒,不仅暖身,更寄托了对健康长寿的期盼。赏菊,同样源于对菊花凌霜不屈品格的欣赏。金秋时节,百花凋零,唯菊花傲然绽放,这正与中华民族坚贞不屈的精神气节相契合。

至于吃重阳糕,则充满了生活情趣。“糕”与“高”同音,寓意“步步高升”。制作精美的花糕,上面插上小彩旗,既是应节的美食,也替代了登高之意,为那些不便登高的人提供了另一种形式的节日参与感。

时光流转,朝代更迭,重阳节的核心精神却一脉相承。它从远古的神秘信仰中萌芽,历经汉唐的定型与繁盛,融入了驱邪避灾的生命关怀、赏秋登高的生活乐趣,以及思亲念故的人伦温情。当我们在秋日暖阳中陪伴长辈登高,当我们手捧一块香甜的重阳糕,我们连接的不仅是家族的亲情,更是跨越千年的文化血脉。这个节日,以其独特的方式,提醒着我们在快速前行的时代里,不忘来处,感恩当下,珍视那些历经岁月沉淀的智慧与温情。

为您推荐

重阳节条幅

重阳节的故事

重阳节歌曲

重阳节是干嘛的

重阳节是干什么的

重阳节干什么

重阳节别称

重阳节风俗

重阳节来历

重阳节的传说

重阳节是为了纪念谁

重阳节几号

重阳节诗词

重阳节登高

重阳节有哪些习俗

重阳节是什么节

重阳节是农历几月几日

重阳节诗句

什么是重阳节

重阳节的来历

加载更多...

生肖运程

  • 今日
  • 明日
  • 本周
  • 本月
  • 2025年

今日运势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