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阳节喝什么酒

秋意渐浓,菊黄蟹肥,又是一年重阳时。登高、赏菊、佩茱萸、饮菊酒,这些传承千年的习俗,为这个古老的节日增添了独特的风韵与诗意。在微凉的秋风里,与亲友共饮一杯应时的酒,不仅是为了驱寒,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,一种与自然节律相呼应的生活艺术。那么,在这个尊老敬老、怀古思亲的节日里,饮些什么酒最为相宜呢?
菊花酒:重阳的本味
若论重阳节的标志性饮品,非菊花酒莫属。它早已超越了单纯的饮品范畴,成为这个节日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。
菊花酒的酿造,是一门古老而风雅的手艺。古人通常会在重阳节的前一两天,采摘初绽的甘菊,搭配桑米、酒曲一同酿造,待到来年重阳即可启封饮用。晋代《西京杂记》中便有记载:“菊花舒时,并采茎叶,杂黍为酿之,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,就饮焉,故谓之菊花酒。”这漫长的等待过程,本身就蕴含了对时节流转的敬畏与期待。
从养生角度看,重阳时节,暑热已退,寒气初生,人体易感干燥。菊花性微寒,味甘苦,具有散风清热、平肝明目的功效。将其酿制成酒,酒力助药性温通,恰好能应对秋季的凉燥,有益于身心健康。因此,古人深信饮菊花酒能“祛灾祈福”,延年益寿,这正与重阳节尊老敬老的深层内涵完美契合。
更重要的是,菊花酒承载了深厚的文化意蕴。在文人墨客的笔下,它是高洁品格的象征,是秋日闲情的伴侣。陶渊明“采菊东篱下”的悠然形象,便与菊、酒紧密相连。饮下一杯菊花酒,仿佛也饮下了那份淡泊名利、亲近自然的风骨。
茱萸酒:驱邪的寓意
除了菊花酒,茱萸酒也曾是重阳节的重要饮品。茱萸,又名“越椒”、“艾子”,是一种香气辛烈的植物。古人认为它具有驱邪避灾、消除寒湿的作用。
汉代《西京杂记》中不仅提到了菊花酒,也提及了“佩茱萸,食蓬饵,饮菊花酒,令人长寿”的习俗。这里的“佩茱萸”,除了佩戴在身上,也有将茱萸果实放入布囊中浸泡于酒内,制成茱萸酒的用法。人们相信,在重阳节饮用这种酒,可以抵御秋冬的寒气,驱避不祥。
虽然随着时代变迁,茱萸酒的普及程度已远不如菊花酒,但它所代表的驱邪求吉的朴素愿望,依然是重阳民俗中值得回味的一部分。在一些地方,人们仍会沿用古法,制作茱萸酒,以此延续古老的节日记忆。
现代佳酿:多元的选择
时至今日,我们的选择已大为丰富。除了传统特酿,许多现代酒饮也同样适合重阳节的氛围。
黄酒,尤其是温饮的黄酒,与秋季堪称绝配。黄酒性温和,口感醇厚,富含氨基酸等营养物质。在微凉的秋夜,将一壶绍兴花雕或女儿红隔水加热,放入几片姜丝,甚至一颗话梅,酒香随之四溢。浅酌慢饮,暖意从喉间直达胃腹,通体舒泰,既能解蟹之寒,又能慰藉秋思。
对于偏好清雅口感的人而言,桂花酒是一个极佳的选择。桂花盛开于中秋前后,其香甜气息与秋日最为相衬。桂花酒通常以白酒或黄酒为基酒,浸泡桂花酿制而成,酒色澄黄透亮,花香馥郁,入口甘甜醇和。它既保留了酒的韵味,又兼具花之芬芳,与重阳节的雅致格调不谋而合。
即便是普通的白酒或红酒,只要饮用得宜,亦可融入重阳情境。选择一款品质上乘、口感柔和的纯粮白酒,与长辈小酌几杯,闲话家常,亦是天伦之乐。而一瓶单宁柔和、果香丰富的红葡萄酒,搭配秋季的烤肉或成熟的奶酪,也能为节日的餐桌增添一份现代而温馨的色彩。
无论选择何种酒品,重阳饮酒的核心,在于一个“情”字。它可以是子女为长辈斟满的一杯暖酒,蕴含感恩与祝福;可以是老友重逢时的对酌,话尽往事与今朝;也可以是一人独处时的浅尝,寄托对远方亲人的思念。
酒,在此刻,是情感的催化剂,是温暖的载体。它让团聚的欢笑更加酣畅,也让静默的思念有了醇厚的滋味。在尊老敬老的节日内涵下,为长辈选择一款他们喜爱且适宜的酒,陪伴他们小酌,倾听他们的往事,这份用心,远比酒本身更为珍贵。
秋风吹不尽,总是玉关情。在这个充满温情的传统节日里,让我们择一壶好酒,无论是遵循古制的菊花佳酿,还是顺应时令的温润黄酒,亦或是寄托心意的其他美酒,与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举杯相邀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