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座百科

首页 > 黄历 > 中国节日 > 正文

重阳节诗句经典古诗

2025-10-25 22:08:39

秋意渐浓,金菊盈园,又是一年重阳时。登高、赏菊、佩茱萸、饮菊酒,这些绵延千年的习俗,早已沉淀为民族记忆的一部分。而在这些习俗之上,更有无数锦绣诗篇,如璀璨星辰,照亮了华夏儿女的精神归途。那些经典的重阳古诗,不仅是节日的注脚,更是情感的容器,承载着游子的乡愁、士人的抱负与智者对生命的深邃观照。

登高骋目,家国万里入胸怀

登高,是重阳最具仪式感的活动。立于高处,极目远眺,视线所及,往往能牵引出内心最深处的情思。

王维那首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,无疑是重阳诗篇中最响亮的音符。“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”这朴素至极的诗句,道尽了千古游子共同的寂寥。一个“独”字,两个“异”字,将身处繁华帝都却精神孤立的境况刻画得淋漓尽致。而“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”,笔锋一转,从对面着笔,遥想故乡亲人登高时,因缺少自己而生的遗憾。这种曲径通幽的表达,使思亲之情愈发深沉婉转,跨越千年,依旧能触动每一颗在节日里思乡的心。

若说王维的登高是向内凝视亲情,那么杜甫的《登高》则是向外拥抱天地,向内叩问人生。“风急天高猿啸哀,渚清沙白鸟飞回。”夔州秋日的萧瑟,在起笔间奔涌而来。这不仅是自然之景,更是时代离乱与个人潦倒的写照。“无边落木萧萧下,不尽长江滚滚来。”将个体的生命悲凉置于宇宙的宏大与永恒之中,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与张力。艰难苦恨,繁霜鬓影,老病孤舟,所有这些个人的哀伤,都融入了这无边的秋色与不尽的长江。杜甫的登高,是一曲关于生命与时代的宏大悲歌。

菊花入酒,品酌秋日之魂韵

菊花,作为重阳节的另一象征,以其凌霜傲放的品格,赢得了诗人的无限青睐。

陶渊明虽未必在重阳节专为菊花赋诗,但他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的名句,已然将菊花与隐逸者、高洁士的精神世界紧密相连。后世重阳咏菊,或多或少都带有陶公的遗风。白居易的《重阳席上赋白菊》便是一例:“满园花菊郁金黄,中有孤丛色似霜。还似今朝歌酒席,白头翁入少年场。”诗人以霜雪般洁白的菊花自喻,虽身处满园金黄(喻指年轻后辈)之中,却保持着独特的风骨与谐趣,展现了一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。

而在杜牧的《九日齐山登高》中,菊花与酒则成为排遣愁绪的良方。“尘世难逢开口笑,菊花须插满头归。”诗人试图在重阳佳节放纵片刻,以满头菊花的狂态来对抗人生的失意。但“但将酩酊酬佳节,不用登临恨落晖”一句,却透露出强作欢颜背后的无奈与悲凉。菊花的绚烂与夕阳的余晖交织在一起,构成了佳节中复杂难言的心绪。

茱萸为佩,辟邪求吉寓深情

茱萸,作为一种有特殊香气的植物,在重阳节中被赋予辟邪去灾的吉祥寓意。它的身影,也常常在诗中出现,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。

在王维的诗中,茱萸是联结兄弟情感的鲜明信物,“遍插茱萸”的细节,使得抽象的思念变得具体可感,仿佛能看见那茱萸的红色果实,能闻到那独特的香气。这缺失的一人,因茱萸而显得格外突出。

此外,还有郭元振的《子夜四时歌·秋歌》:“辟恶茱萸囊,延年菊花酒。”直接点明了茱萸与菊花在重阳节的民俗功能。茱萸囊用以驱避邪气,菊花酒祈求健康长寿,这些习俗背后,是先民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朴素向往,为重阳节增添了一层浓郁的民俗文化色彩。

黄花白发,笑对岁月赋新章

重阳节亦是敬老之节,诗人们在感叹时光流逝之余,亦不乏老当益壮的豪情与洞明世事的达观。

苏轼的《定风波·重阳》便跳脱了悲秋的窠臼,展现出超然物外的气度。“佳节若为酬,但把清尊断送秋。万事到头都是梦,休休。”虽有世事如梦的感慨,但通观全词,更是一种对世俗烦恼的超越。而“古往今来谁不老,多少,牛山何必更沾衣。”则化用齐景公登牛山悲泣的典故,直言衰老乃自然规律,不必为此徒然伤感,充满了哲理之思。

曹操的《龟虽寿》虽非重阳专作,但其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。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”的豪语,却极为契合重阳精神。它激励着人们,即便年华老去,心中的理想与抱负不应熄灭。这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,为重阳节注入了昂扬向上的力量,让这个秋天的节日,在感伤之外,更添一份生命的厚度与力度。

为您推荐

重阳节祝语

重阳节是老人节吗

重阳节诗句经典古诗

重阳节问候

重阳节应该吃什么

多大年纪过重阳节

重阳节喝什么酒

重阳节文案

又到一年重阳节

重阳节条幅

重阳节的故事

重阳节歌曲

重阳节是干嘛的

重阳节是干什么的

重阳节干什么

重阳节别称

重阳节风俗

重阳节来历

重阳节的传说

重阳节是为了纪念谁

加载更多...

生肖运程

  • 今日
  • 明日
  • 本周
  • 本月
  • 2025年

今日运势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