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座百科

首页 > 黄历 > 中国节日 > 正文

重阳节是纪念谁的

2025-10-26 14:01:57

农历九月初九,是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。这个节日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,其起源与多种传说和习俗交织在一起,若要探寻它最初是纪念谁的,便需从历史的长河中寻找线索。

关于重阳节的起源,最为人熟知的传说与一位名叫桓景的东汉人有关。相传在东汉时期,汝河一带瘟魔肆虐,生灵涂炭。青年桓景的父母也不幸死于瘟疫。他悲痛万分,立志访仙学艺,为民除害。历经千辛万苦,桓景终于找到了一位拥有神奇法力的仙长。仙长被他的诚心与志向所感动,收他为徒,不仅传授给他降妖剑术,还赠予他一把降妖宝剑。桓景刻苦修炼,终有所成。

一日,仙长对桓景说:“明日是九月初九,瘟魔又要出来作恶,你本领已经学成,该回去为民除害了。”他送给桓景一包茱萸叶,一盅菊花酒,并且密授辟邪用法。仙长叮嘱,务必让家乡的乡亲们登高避祸。

桓景回到家乡,按照仙长的指引,在九月初九这天,将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高山上。他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,一盅菊花酒,说是可以驱避瘟魔。当瘟魔冲出汝河,扑到山下时,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,便戛然止步,脸色突变。桓景看准时机,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,经过几个回合的激战,终于将瘟魔刺死,消除了当地的瘟疫。

从此,九月初九登高避疫、佩插茱萸、饮用菊花酒的风俗便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。人们在这一天举行活动,也包含了纪念桓景这位为民除害的英雄的意味。这个传说赋予了重阳节驱邪避灾、祈求安康的鲜明主题。

然而,重阳节的源头或许更为古老,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人们对天象的崇拜和秋季的祭祀活动。在古代的阴阳观念中,“九”是阳数,九月初九,两九相重,故曰“重阳”,也叫“重九”。古人认为这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。早在战国时期,屈原的《远游》中就已出现“集重阳入帝宫兮”的诗句,可见当时已有“重阳”的名称。汉代著作《西京杂记》中记载,汉高祖刘邦的宠妃戚夫人被害后,其侍女贾佩兰被逐出宫,她谈到在宫中时“九月九日,佩茱萸,食蓬饵,饮菊花酒,云令人长寿”。这表明至迟在汉代,重阳节佩戴茱萸、吃重阳糕(蓬饵)、饮菊花酒以求长寿的习俗已经初步形成。

因此,重阳节并非仅仅源于单一的人物纪念,它更像是多种文化因子的融合。它既有对桓景这样传说英雄的感念,也包含了古代人民对自然时序的深刻理解和对生命健康的朴素祈愿。登高本身,既有躲避灾祸的实用目的,也符合秋日畅游、舒展身心的自然需求;茱萸被视为“辟邪翁”,菊花被称作“延寿客”,这些习俗都反映了古人驱除不祥、追求长寿的美好愿望。

随着历史的发展,重阳节的文化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演变。魏晋南北朝时期,重阳节登高、赏菊、饮酒赋诗已经成为文人雅士间的风尚,为这个节日注入了浓郁的文化气息。唐代,重阳节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,各种活动更为普及。到了明代,皇宫宦官宫妃从初一时就开始一起吃花糕庆祝,九日重阳,皇帝甚至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览胜。

值得一提的是,重阳节在当代被赋予了新的含义。因“九”与“久”同音,有长久长寿的含意,中国政府在1989年将农历九月九日定为“老人节”、“敬老节”,旨在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、敬老、爱老、助老的风气。这为传统节日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,使重阳节在纪念历史人物与习俗之外,更增添了现实的社会关怀。

从驱邪避灾到祈寿延年,再到尊老敬老,重阳节的主题始终围绕着对生命的呵护与礼赞。它或许并非始于对某一位特定历史人物的刻板纪念,而是融合了英雄传说、自然崇拜与人文关怀的复合型节日。无论是传说中的桓景,还是现实中每一位被关怀的长者,都构成了这个节日丰富而温暖的情感维度。

为您推荐

重阳节的简介

重阳节登高的寓意

重阳节又叫什么节

社区重阳节活动

重阳节是纪念谁的

重阳节标语口号

重阳节慰问老人

为何重阳节又称老人节

重阳节的古诗10首

重阳节忌讳

重阳节祝福语

重阳节什么时候

99重阳节祝福语

重阳节祝语

重阳节是老人节吗

重阳节诗句经典古诗

重阳节问候

重阳节应该吃什么

多大年纪过重阳节

重阳节喝什么酒

加载更多...

生肖运程

  • 今日
  • 明日
  • 本周
  • 本月
  • 2025年

今日运势: